眼镜哥有个朋友小王,去年在网上买了一份“保费300元、保额300万、免赔额1万”的医疗保险,最近因为发烧引起的肺炎住院了,共花费2.1万元,其中2万元是社保用药,1000元自费药。其中,社保报销了70%,小王还需要自付21000-(21000*70%)=6300元社保用药和1000元自费药,总金额为7300元。
因为低于1万元免赔额,所以无法获得该医疗险的理赔。
这个时候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气愤,明明是1万的免赔额,为什么花了2.1万,结果一毛钱都没赔?
现在有很多像小王这样的人在互联网上买保险,都会被价格低廉的保费吸引,但往往会忽视免赔额的存在。
所以今天,眼镜哥想和大家说说在选购保险时95.87%的人都会忽略的免赔额。
免赔额究竟是什么呢?
免赔额,是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事先约定的免赔额度,即在一定范围内的损失,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。一般情况下,医疗险的免赔额是指社保或公费医疗报销后自付费用要达到的额度,简单说来,小王通过医保报销后的自付费用要超过1万,才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。
为什么会有免赔额呢?
因为免赔额的设定能消除许多小额索赔,可以让保险公司将理赔精力放在大病上,同时也可以为投保人降低保费。大家可以想一下,如果一份医疗险连感冒发烧这种常见病都要频繁理赔的话,要占用保险公司多少时间和成本啊?
眼镜哥认为,购买保险是为了对冲我们无法承担的风险,是为了花小钱获得最大的保障,虽然小王没有得到赔付,但我们可以看到,小王的医疗风险被控制在了1万元以内,而这1万元,在一个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。
那如何从免赔额的角度选择保险产品呢?
眼镜哥觉得选择一份合适的保险产品,要综合考虑产品责任、等待期、保额、免赔额等因素。如果想要覆盖住院费用支出,可以选择住院医疗险;如果很少生病,但又担心日后得重病,无法支撑巨额医疗费,可以选择重疾险;如果不想承担风险,可以选择同时配置零免赔和高保额的保险产品…
总之,在价格相等、保障相同的情况下,免赔额是越低越好,如果价格不同,用适当的免赔额来换取保额的提升,也是非常好的。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实际需求,具体情况,具体分析。
一眼看过去,会不会觉得有点晕?
当这些词出现在保险条款中时,是不是有一种“字都认识,放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”的感觉?
不要着急,眼镜哥小讲堂以后会为大家一一讲解,大家有什么想听的主题也可以踊跃向眼镜哥反馈哦~
(本文所举案例仅供了解所用,不具有严谨性,具体内容请以保险条款为准)